新闻
主页> 事件
制假丨长寿公安揭秘非法制售伪劣烟草黑幕
近日,重庆市长寿区公安局在重庆、贵州两地成功收网“6.11”非法经营案,彻底斩断一条集专人进货、分散加工储存、物流寄递发货、流动摆摊销售、窝点偏远隐蔽等特点于一体的制售伪劣烟草的犯罪链条,阻断4.68万支成品无牌号香烟流入市场,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
案件初露端倪,警方迅速行动

2024年6月,长寿区公安局收到区烟草专卖局提供的一条重要线索:余某某等人在未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情况下,于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石堰镇大肆生产伪劣香烟并对外销售牟利,经初步查证,余某某等人共计销售自制香烟6.5万余元。这一线索立即引起了长寿警方的高度重视,迅速成立了专案组,展开深入调查。

专案组民警通过大量走访摸排,逐步摸清了该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及活动规律。该犯罪团伙分工明确,涉及购进、分货、生产、销售等多个环节,他们常年盘踞在贵州、重庆两地,非法经营烟叶、烟丝、空烟管等制假原材料,利用偏远隐蔽的窝点进行大规模生产伪劣香烟,通过物流寄递方式将成品和原材料分散到各地销售,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制售假烟产业链。

犯罪链条揭秘,制假手段触目惊心

随着调查的深入,专案组逐渐揭开了这条犯罪链条的黑幕。

在购进环节,犯罪团伙从贵州各地大量收购劣质烟叶,这些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,有的烟叶已经发霉,有的烟叶内有大量虫卵、成虫。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这些原材料,为后续的制假活动提供了基础。

在生产环节,犯罪团伙专挑贵州、重庆的偏远地区设立了多个生产窝点,这些窝点位于废弃的养猪场、民房内,环境恶劣,卫生条件极差。在生产窝点,他们使用切丝机、烟丝填装器等设备,将烟叶和烟丝加工成成品香烟。为了逃避打击,他们还会对成品“白杆烟”进行无牌号加工处理,从而提高其仿真度。

在销售环节,贵州犯罪团伙有着一套完善的销售网络,他们通过线上联系、线下交易的方式,成品香烟和制假原辅料通过物流寄递方式分散到各地销售;重庆犯罪团伙则形成家族式团伙,他们在贵州犯罪团伙处进购烟丝,自填自装成伪劣“白杆烟”,在各大农贸市场销售,严重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。

在分货环节,为了确保销售网络的顺畅运行,犯罪团伙还设立了专门的分货点,对成品香烟和制假原辅料进行分拣、打包和邮寄,这些分货点通常也位于隐蔽位置,难以被发现。

警方雷霆出击,犯罪团伙被一网打尽

在掌握了充分证据后,专案组民警在贵州、重庆两地同时开展收网行动,共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,一举捣毁了13个生产窝点,现场查获了大量制假设备和原材料。

在捣毁的生产窝点中,民警扣押了切丝机3台、烟丝填装器72台、烟叶4654公斤、烟丝414公斤、空烟管123万支以及成品无牌号卷烟4.68万支。这些制假设备和原材料堆积如山,令人触目惊心。经统计,扣押实物案值逾45万元,其涉案金额更是高达670万余元。这一数字不仅揭示了犯罪团伙的非法获利之巨,也反映了制假售假活动的严重危害性。

制假售假危害大,公众需提高警惕

该起案件的成功侦破,不仅彰显了长寿警方打击制假售假犯罪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,也提醒广大公众要时刻保持警惕,防范制假售假活动的侵害。

伪劣香烟质量低劣且口感较差,还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,长期吸食伪劣香烟,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、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健康问题。此外,制假售假活动严重扰乱市场经营秩序,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,一些不法商贩通过销售伪劣香烟获取暴利,而正规商家则因受到不正当竞争而蒙受损失。公众在购买香烟时,要选择正规渠道和信誉良好的商家,在发现制假售假活动时,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;在日常生活中,可关注烟草市场的动态及监管政策,了解制售伪劣香烟的特点和手段。

来源:重庆公安打假总队